我县去年秋种期间土壤湿度大、小麦播期长,晚茬麦占一定比例,小麦苗情差异较大。针对当前苗情特点,春季麦田肥水管理重点,要突出做到因地因苗制宜,搞好分类指导,促弱控旺,防渍防冻防倒,科学合理运筹肥水,为今年的夏粮丰收打基础。
(一)因苗早施返青肥。返青期是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,要充分利用这段宝贵时间,实行肥水齐攻,促进三类苗转化升级。对于播种迟、群体小(单株带蘖1-2个、亩茎蘖数50万左右)、长势弱(植株小,叶片窄,叶色淡,分蘖少)的三类苗,以及脱肥早衰、受冻受渍害较为严重的田块,早施、巧施返青肥,一般亩施尿素5—8kg,或者高浓度三元复合肥10-15kg。
(二)普施重施拔节肥。追施拔节肥可以提高分蘖成穗,减少小穗小花退化,巩固穗数,增加粒数,提高产量。拔节肥应掌握在群体叶色褪淡、高峰苗下降、基部第一节间定长、第二节间伸长时追施(3月中下旬),一般亩追施45%高氮复合肥10—15kg或尿素5—7kg。对于群体偏大、叶色浓绿,或者返青肥施用量较大的田块,适当少施、迟施;对于部分落黄早、群体小、长势弱的田块,适当早施、重施。
(三)推广“一喷三防”技术。小麦中后期根系活力减退,吸收功能下降,通过叶面喷肥,尤其是结合小麦病虫害防治进行肥药混喷,达到防早衰、防病虫、防干热风危害。在初花期前(4月中下旬)每亩用尿素0.5—1kg,加磷酸二氢钾150g,或者选用氨基酸、腐植酸类水溶性肥料等,结合防治小麦穗蚜、赤霉病等防治药剂,进行叶面喷施
2—3次,间隔7天左右。
(四)清理“三沟”防止渍害。“麦田一套沟,从种喊到收”。经过冬春冻融交替和雨雪侵蚀,易造成田间沟系坍塌淤堵,尤其是稻茬麦地区地下水位高,极易导致田间积水造成渍害。及时清沟理墒,三沟配套,排水通畅,防止春季连阴雨造成田间渍害。
(五)预防春季低温冻害。早春冻害(倒春寒)是我县小麦早春常发的灾害。小麦拔节后如遇0℃左右的低温都容易造成冻害,遇-1℃—-4℃的低温1—2天,就有可能导致小麦幼穗冻死或幼穗受冻后变成畸型穗。防止早春冻害最有效措施是在降温之前灌水,保证墒情充足,减轻低温冷害危害程度。若发生冻害,及时追施尿素等速效化肥5—7kg,或叶面喷施含氨基酸、腐植酸等水溶肥料,促进受冻小麦尽快恢复生长。(来源:全椒县土壤肥料工作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