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

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

发布时间:2016-03-31   浏览次数:1610

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


一、发生趋势:预计小麦赤霉病中等偏重发生。

依据:1、稻桩带菌率低。据我站3月30日调查:子囊壳丛带菌率0~10%,平均4.89%,比近三年均值的减少78.1%;枝带菌率0~3.25%,平均1.06%,比近三年均值减少86.4%。

2、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与小麦扬花期基本吻合。4月1日稻桩子囊壳成熟度镜检,成熟度0-1级,预计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在4月中、下旬,与中、迟熟小麦扬花期吻合。

3、品种和栽培方式有利赤霉病发生。我县小麦品种以扬麦、宁麦系列为主,对赤霉病抗性不强,栽培方式以稻茬直播为主,生长后期田间密度大、湿度高,有利赤霉病的发生。

4、气候条件对其发生有利。据省气候中心预报,4月份我地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两成,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,对小麦赤霉病发生有利。

二、防治意见:赤霉病的发生与小麦抽穗扬花期降雨密切相关,各地应密切关注小麦抽穗扬花期的天气情况,加强田间管理,注意清沟沥水,降低田间湿度,适时开展药剂预防,同时对小麦纹枯病和穗蚜达标田块进行兼治,对长势差的小麦可结合药剂防治另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喷雾。

1、防治适期:小麦初花期(扬花5-10%),若花期多雨或遇高湿、多雾天气,7天左右再补治一次。防治适期若遇雨,应抢在雨前或雨隙防治。

2、防治药剂:选择渗透性、耐雨水冲刷性和持效性较好的农药,如亩用有效成分氰烯菌酯25-50克,或59.7%咪锰·多菌灵40-50克,或戊唑·咪鲜胺18-20克,或戊唑醇·福美双18-27克,机动喷雾器亩用水量15公斤,手动喷雾器亩用水量30公斤,均匀喷雾。

兼治小麦纹枯病可亩用12.5%井冈·腊芽菌200ml,或30%苯甲·丙环唑20毫升;兼治穗蚜可亩25%吡蚜酮20克,或10%烯啶虫胺40ml。选择内吸性强、持效性长且兼治后期叶部病害的复配制剂农药。



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