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发生程度:预计以白背为主的五(3)代稻飞虱混合种群中等偏重发生,局部大发生。
二、预测依据:
1、初见期早、虫量高。今年6月26日田间查见白背飞虱,7月初全县普查,田间虫量70-360头/百丛,平均220头/百丛,
2、田间虫量大、卵量高:虽经过7月20日—23日的总体防治,但各镇田间虫口密度差异较大。8月10—14日大田普查, 240—4640头/百丛,平均680头/百丛,个别重发乡镇虫口密度平均达2600头/百丛;低、中龄若虫占80%以上,白背飞虱占59.6%,田间卵量大田普查百丛卵量0—58粒,平均38粒/百丛。
3、生育期及天气条件:当前我县中稻大多处孕穗末至齐穗期,食料丰富。另据气象部门预报,八月中旬多阵雨或雷雨,气温正常,对稻飞虱发生极为有利。
三、防治意见
1、各地要紧急开展查治,群防群治,严防后期倒伏现象发生。
2、目前百丛虫量达1500头以上田块立即进行防治。
3、防治适期:8月15-20日,一周后视虫情再防治。
4、防治药剂:推荐选用吡蚜酮+毒死蜱或噻嗪酮+毒死蜱等药剂。无水田块可用80%敌敌畏400ml/亩伴15kg细沙撒施。
注意事项:
1、高温天气注意施药安全;
2、喷雾田间应保持一定水层3—5天,撒施时保持田间无水;
3、选准药剂,用足水量,每亩用水量不低于50kg,药液应淋到稻株基部。(来源:全椒县植保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