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

一代二化螟发生趋势预报与防治意见

发布时间:2013-05-21   浏览次数:2100

病虫情报

第三期

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霍山区域站

安 徽 省 霍 山 县 植 保 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3年5月15日

 

一代二化螟发生趋势预报与防治意见

 

一、发生趋势

发生程度:中等发生。

发生面积:预计全县水稻一代二化螟发生面积7.0万亩。

二、预报依据

1、虫口基数:据我站4月下旬在衡山等地调查,二化螟越冬代残存虫量加权平均为1325头/亩,虫口量较2012年减少1.3%。

2、发育进度:根据测报灯诱蛾监测情况,结合二化螟越冬代发育进度剥查结果分析,二化螟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为5月10日~12日,二化螟第一代卵孵化高峰期为5月22日~24日。

3、水稻生育期: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,我县中稻大田移栽返青期与一代二化螟低龄幼虫发生期同期,有利于一代幼虫发生为害。

4、环境气象因素:据气象部门预报,5月份降水量较常年偏少,月平均气温较常年略高。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一代二化螟发生及转移为害。

三、防治适期

外畈区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;里山区为6月上中旬。

四、防治意见

1、生态防控

推广应用性诱剂、杀虫灯诱杀二化螟成虫。注意保护天敌,培育稻螟赤眼蜂、黑卵蜂等天敌种群增长,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。

2、药剂防治

在卵孵始盛期,亩用16000IU/毫克Bt(苏云金杆菌)可湿性粉剂100克,或在1、2龄幼虫高峰期,亩选用有效成分量杀虫单60~80克、氯虫苯甲酰胺2克、阿维·氟酰胺3~4克。机动喷雾器对水20公斤,手动喷雾器对水40公斤均匀喷雾。

附:灰飞虱防治技术

灰飞虱是水稻条纹叶枯病、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等病毒病的传毒媒介,一旦刺吸为害秧苗引发病毒病,难以救治。防治适期:灰飞虱在我县主为害期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,水稻苗期至分蘖盛期和玉米出苗至9叶期是防治灰飞虱控制病毒病的关键时期。防治指标:水稻秧田每平方米20头虫量,水稻大田百丛80头虫量。玉米田1~3叶期始见灰飞虱即要进行防治。防治药剂:亩选用有效成分量吡蚜酮6克、吡虫啉3克、烯啶虫胺2~3克。如田间出现病毒病植株,可亩用2%宁南霉素200毫升+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辅助防治。



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